近日,作為江蘇省“生態島”試驗區建設首批試點——大縱湖生態島試驗區建設取得新進展。目前,生物多樣性展示館展陳、物種保護小區等四項重點工程均已完成90%,預計9月份正式完工。經過三年系統性修復,湖區水生植被覆蓋率達95%,鳥類棲息成群,已成為長三角生態修復的典型。這正是鹽都區踐行“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”理念、以生態優先引領高質量發展的生動體現。
長期以來,素有“蘇北里下河魚米之鄉”美譽的鹽都區,始終將生態作為發展的“根”與“魂”,以生態為基、以綠色為脈,在守護水清岸綠的生態屏障、激活低碳高效的綠色動能、傳遞惠及民生的發展紅利道路上篤定前行,成為全國“兩山”實踐創新基地,用行動書寫“生態美”與“產業興”同頻共振的生動“答卷”。
久久為功
修復生態筑牢發展根基
暑氣未消的八月,大縱湖湖區碧波蕩漾、岸綠景明,成群飛鳥不時掠過湖面、停落岸畔,生態修復帶來的生機與活力愈發鮮明。作為蘇北里下河地區最大湖泊,這里曾因圍網養殖陷入生態困境。鹽都區果斷取舍,推進“退漁還湖”“濕地修復”“引江入湖”“污水處理”四大保護工程,退出養殖水面1.8萬多畝,讓大縱湖重煥“藍天白云枕清波 嘉木鳴禽繞綠洲”的生機。
同樣蝶變的還有蟒蛇河水上文化生態廊道。鹽都區沿河岸打造集健身綠道、水上觀光、紅色教育于一體的生態文化廊道,構建“游覽線路+服務驛站+核心景點+鄉村田園”體系,讓河畔美景從“一季絢爛”變為“四季常新”。今年,蟒蛇河成為鹽城市首個省級美麗河湖,而鹽都也先后創成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、“中國天然氧吧”,生態優勢正加速轉化為發展優勢。
綠色轉型
新興產業激活發展引擎
良好生態環境是實現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基礎。在鹽城融和智電新能源有限公司車間,機械臂精準抓取電芯,數字化大屏實時跳動生產數據,高效智能的場景彰顯著鹽都綠色產業的硬核實力。該項目也為全市新能源產業鏈延伸注入新動能。
在“雙碳”目標引領下,鹽都戰略性新興產業加速崛起:江蘇遠航錦鋰324安時動力電池實現量產,5GWH項目2025年預計產值達10億元;鹽城科奧機械粉末滲鋅工藝應用于連云港田灣核電站海上光伏項目,開創海洋環境應用先河。與此同時,鹽都扎實推進“2+3”零碳產業園建設,高效運營碳管理公共服務平臺,加快上海環交所鹽城分中心等項目落戶,持續提升發展“含綠量”。
生態惠民
共享紅利擦亮民生底色
鹽都區以生態修復和環境提升為契機,不斷將“綠水青山”轉化為“金山銀山”。蟒蛇河水上文化生態廊道便是一個生動樣本——它不僅被譽為“最美鐵三賽道”,更有力帶動周邊餐飲、住宿等產業蓬勃發展,切實拓寬農民增收渠道。毗鄰廊道的江蘇田盛源生態農場,創新推行“稻蛙共生”“水蛭-葡萄立體種養”等生態農業模式,年純收益超500萬元,帶動40余名村民就近就業,村集體實現年增收40多萬元。
借助全域土地綜合整治,更多群眾享受到生態保護帶來的紅利。鹽都區以秦南鎮依托S125水鄉風光片區和蟒蛇河水上文化生態廊道兩大軸線,系統推進人居環境整治、農房改善、農村戶廁改造、土地整理、特色田園鄉村建設及傳統村落保護與利用,成為全國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典型案例。
從生態修復到產業轉型,從文旅融合到民生共享,“水韻古邑”鹽都正以生態為筆、創新為墨,在高質量發展道路上穩步前行,書寫著“高新鹽都”更加絢麗的綠色新篇章。